2021年05月18日08:37 | 来源:人民网小字号
“没想到在北京就能看见兵马俑!”
“居然能把一千多年前的文物修复得这么精美,真是不容易。”
……
初夏的北京,阳光和煦,万物竞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上,观众在一睹文物风采的同时,也被文物修复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纵观历年主题,从“致力于社会和谐”到“恢复与重塑”,从“博物馆与记忆”到“传统的未来”,博物馆已经不仅是文物安身或展示的场所,而且越来越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的文博机构各施所长、各展其美,为公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博盛宴。
新展览:“万年永宝”跨越时空
英姿飒爽的秦始皇兵马俑、华丽工巧的李倕墓出土冠饰、庄重肃穆的西周伯椃虘簋、灵动和谐的《玄武图》壁画……5月18日,来自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展品齐聚京城,在首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全面展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新成果,充分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
看新展,展览方式也随之“升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介绍道,展览力求强化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本次展览引入了AR技术,实现了展厅现场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并通过在线虚拟展示,实现展览的跨越时空、永不落幕。”
除了北京之外,各地文博机构也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纷纷“上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许多博物馆推出相应主题展览,致敬党的百年华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特别举办了“颂歌献给党:广东民间工艺中的红色经典”展览,展出汕头金漆木雕《百万雄师过大江》、惠来贝雕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等..工艺美术作品,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
以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也备受观众青睐。山西博物馆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通过文物感受红山先民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又富含融合精神的文明之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滇韵——云南民族文化展”,以纺染织绣、传统服饰、民族饰品、手工技艺、节祭乐舞等五个部分的内容,揭示云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审美情趣。
新方向:文博“课堂”打破边界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多所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更加立体多维、生动鲜活地展示文物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物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湖湘典藏BOX”系列新成员“湖南人·基因密码”博物馆实景解谜游戏正式上线。考古..“X教授”带领体验者解密古老的笔记本、神秘的线索符号,一起推开重重迷雾,解开刻在基因中的湘人密码。
泉州海交馆举办“做一回宋朝人”系列活动,通过燃香、点茶、挂画等趣味活动,让观众走进900年前的宋代泉州,体验宋朝如诗如画的优雅生活,感知宋文化的独特性、前卫性以及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除了吸引观众到馆参观,多家文博机构也尝试将展览“搬出”展厅。5月15日起,广州地铁联合南越王宫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在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站台长通道推出“名城广州两千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文物主题展”,让广州的街坊在地铁站就能“亲临”考古现场。